闻说猕猴性颇灵,相车来便满山迎。鞭羸到此何曾见,始觉毛虫更世情。
游鄠山诗十二首 猕猴。宋代。程颢。 闻说猕猴性颇灵,相车来便满山迎。鞭羸到此何曾见,始觉毛虫更世情。
程颢(1032-1085), 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北宋理学的奠基者。字伯淳,学者称明道先生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。反对王安石新政。提出“天者理也”和“只心便是天,尽之便知性”的命题,认为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,义礼知信皆仁也”,识得此理,便须“以诚敬存之”(同上)。倡导“传心”说。承认“天地万物之理,无独必有对”。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,世称程朱学派。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,收入《二程全书》。 ...
程颢。 程颢(1032-1085), 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北宋理学的奠基者。字伯淳,学者称明道先生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。反对王安石新政。提出“天者理也”和“只心便是天,尽之便知性”的命题,认为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,义礼知信皆仁也”,识得此理,便须“以诚敬存之”(同上)。倡导“传心”说。承认“天地万物之理,无独必有对”。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,世称程朱学派。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,收入《二程全书》。
园中赏梅。宋代。陆游。 行遍茫茫禹画州,寻梅到处得闲游。春前春後百回醉,江北江南千里愁。未爱繁枝压纱帽,最怜乱点糁貉裘。一寒可贺君知否,又得幽香数日留。
游净慈寺次钱学士韵。。韩雍。 胜境分明是洞天,偷闲试问上乘禅。老僧出定惊相迓,见我来游喜欲颠。翠竹万竿围客座,白鸥数点傍渔船。品题赖有文章伯,留得明珠颗颗圆。
题刘教谕两山书堂。明代。杨荣。 左峰俨飞盖,右峰如聚毂。两峰并高寒,对峙气清淑。羡尔志冲澹,于焉构书屋。中藏万卷馀,琅琅时诵读。素灯深夜雨,潇潇响梧竹。岂无青藜翁,殷勤访天禄。白云东西飞,苍翠宛在目。于兹移教铎,远度松溪曲。静对湛卢清,难忘故山麓。写此寓高情,尚慕紫阳躅。
{艹咎}疃杂诗。。阮汉闻。 序曰:蓬池廓似斗,闉如圭,贼近升陴,贼远痴坐,舂鉏在胸,石阙在口,平生文酒宴笑之欢,一切谢绝不获已。返居道南,大小虾蛆教慎出入,悬貆假虎,不可向迩。吾蓬池之浒虽僿,而愿三数年来所为咙嗫嚅亦复如是。兵衅所开,告成何底?感今怀往,独愤同嗟,聊托五字已耳。序进排云阵,声严警夜更。竟如师以律,何有弋能惊。兵气寒飞走,人烟卜死生。裁书思寄远,知尔急南征。¤
高阳台 弟入都久未至,闻在西湖,因忆旧游。近现代。魏元旷。 半壁临安,枯棋屡换,尚余图画山川。乌帽来游,记当寒腊残年。风棱劲剪貂裘薄,立高峰、醉妥吟鞭。破疏烟。梅放千株,和靖坟前。遥知蜡屐今番好,正西泠绿满,树暗波妍。十里苏堤,柔丝系遍画船。苍龙阙角归何晚,已多时、璧月亏圆。梦空悬。白傅钱塘,忒恁流连。